包拯當過最大的官是什么-包拯真有此人嗎-
面目棱棱,剛氣烈烈。勢力苞苴,莫我敢敓。嚴肅者政,苛刻匪心。非漢法吏,乃古直臣。——《孫承恩集》
無論什么時候,清廉的官員總會得到我們的稱贊,在古代就有這樣的一位臣子,不僅在當時得到了一致好評,更是在千百年后也同樣作為我們的榜樣,那就是包拯。我們對于包拯的印象可能都來源于影視劇中他黢黑的皮膚和頭上的月牙印記,因為這實在是太具有個人風格了。除了他的個人外貌以外,他最值得我們銘記的應該是他的為人。包拯做官從來只考慮百姓,并不會專門去攀附權貴,如果案件涉及到了權貴也從來不會手軟,這就讓他在朝廷中樹敵眾多,但是包拯四處得罪人,為啥還能26年里升遷25次?專家:你看他靠山。
包拯生活在宋朝時期,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這個朝代的文官非常之多,但是包拯還是在其中脫穎而出了。在公元1027年的時候,包拯參加了科舉考試,之后正式踏入了仕途。他一開始只是小小的縣官,并沒有任何的大權,甚至為了父母守喪而放棄自己的官位,失去了好幾年的做官時間。但是即便是從縣官做起,包拯也并不在意,因為他并不在乎官職的大小,只要是能夠為了百姓服務,他就會認真地去做事。正是因為包拯的這種精神,他當官的地方的百姓都非常愛戴他,對于這樣的官員朝廷也自然會重用。
此后的包拯就開始了自己的升遷之路,從戶部判官做到了開封府的中臣,在道圖閣直學士,他的仕途可以說是非常平坦了,讓許多人羨慕不已。這樣的平坦并不是通過巴結送禮得到的,恰恰是因為他的認真做事,他對于每一樁案件都非常認真,只要是經過他手的案件,就一定不會出現冤假錯案,一定能夠得到百姓的認可。因為他太過為百姓著想,往往也會得罪一些官員,這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很多的權貴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強行侵占百姓的土地,包拯知道了這個情況以后,就強行拆去了這些被權貴占去的土地,將土地還給了百姓。這個舉措可以說是得罪了很大一批權貴。不僅如此,包拯還經常彈劾一些做錯事的官員,無論官員的大小,只要被他發現了不正義的行為,他就會上報給皇帝。
因為朝廷中有了包拯這樣的官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破壞了官場的“生態平衡”,很多人已經習慣了得過且過,一朝遇到這樣一個較真的人,難免會感到有一些不習慣。但是他們卻不能不忌憚,一邊糾正自己的行為,一邊會記恨這樣認真的包拯。實際上包拯認真起來連皇帝的面子都不一定給,但是包拯能夠在這么多年之間一直升遷,他背后的靠山正是皇帝。宋仁宗是一個非常開明大度的皇帝,他非常欣賞包拯一心為了社稷著想,所以很多時候包拯態度上可能不太尊敬他也無所謂,反而非常依賴包拯。
除了皇帝以外,還有一個力挺包拯的人就是太后了。那時貍貓換太子這樁案件可以說是震驚了舉國上下,這樣一樁大案子,最后是通過包拯查證出來的,所以太后非常感激包拯,把包拯當成了恩人,人們對待恩人總是非常好的,太后對包拯更是非常器重。但是這兩個人都并不是包拯最大的靠山,他最大的靠山應該是站在他身后的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對于皇帝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了百姓的擁護,這個皇帝才能夠久坐帝位,如果得罪了百姓激起了民憤,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包拯是一個為人民辦事的人,這些事情百姓自然都看在眼里,所以他們會非常簇擁包拯,這樣被百姓擁護的官員,誰敢去惹?
結語
中國人口基數實在是太大了,這就代表著不是每一句民意都能夠清晰的傳到官員的耳朵里,但是這并不代表官員可以不顧民眾的意愿,因為艱難才恰恰要去做。百姓推選出來符合自己心儀的官員是為了給自己辦事的,并不是想選出一個只會奴役百姓的官員。這就啟示著官員們必須要尊重民意,以民意為重,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官員更是要盡心盡力地為人民服務。如果官員罔顧人民的意愿,甚至魚肉百姓橫行鄉里,只顧著為了自己的謀福利,那么這些事最終都會暴露出來,這些人也必定會受到國家的制裁,得到法律
包拯的額頭真的有月亮嗎?包拯頭上的月牙是怎么形成的_1
歷史上的包拯臉是黑色的嗎?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老百姓對于清官的渴望和擁戴是永遠不會變的。因為清官是一心為民,不徇私情的,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在中國古代清官并不多見,而在這些無數不多的清官里最著名的,最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就是北宋的包拯了。提到包拯人們頭腦中就會立刻浮現如“鍘美案”、打龍袍、鍘包勉等一系列民間故事,同時頭腦中就會立即浮現出一張黑漆漆的臉,以及額頭上的一彎月牙的黑面包公的形象。那么包拯的臉是黑色的嗎?額頭上的月牙又是怎么來的呢?
網絡配圖
盡管包拯在民間家喻戶曉,但在正史中的記載比較簡略,生平主要事跡載于《宋史·包拯傳》。在包拯傳里并未提到包拯的外貌,但記載了他的一些事跡和性格特征。包拯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從一個七品知縣做起,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做到樞密副使,相當于現在的副總參謀長。他嚴峻剛正,敢于直諫,同時又兩袖清風,不徇私情。不過在當時包拯的影響力還不算大。直到明朝出了一本名曰《包公案》(又名《龍圖公案》)的書,包拯的事跡才在民間廣泛流傳開來,同時因為這本書的描述以及后世戲劇舞臺上的塑造的包拯形象,那個“黑臉包公”才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
既然在《宋史》里并沒有記載包拯的外貌,而且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里包拯的寫真像也并非黑臉帶月牙。可見包拯的黑臉完全是小說中的虛構,以及戲劇臉譜的魅力。那么為什么要把包拯的臉“抹黑”呢?其實這也有歷史的依據。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形形色色的人老百姓可能不知道他們的事跡,但有個樸素的判斷,就是黑臉的都是好漢,白臉的都是奸賊,比如說曹操就被民間描繪成“白臉奸臣”。
包拯之所以是黑臉是因為他的鐵面無私,所謂的“鐵面”自然不可能是白臉了。
網絡配圖
《宋史·包拯傳》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胡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這段話可以看出包拯是個極其嚴肅之人,讓他一笑比黃河水清都難,同時包拯的剛毅廉潔婦孺皆知,以至于有人想搞“潛規則”之類的歪門邪道都不好使,因為有他在那擋著,因此那些壞人遇見他就像遇見閻羅一樣。這些都是包拯鐵面無私的證據。所以在中國的戲曲舞臺上,像包拯這種剛直到極致的人就要涂上如黑炭一般的臉譜,這樣的“臉譜化”也得到了民間的認可。
那么包拯額頭上的月牙又是怎么來的呢?據《中國傳說故事大辭典》說,月牙是因為包拯出生時因臉黑而被其父扔掉時被蓮葉桿鋸傷。《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則說是他是父親扔掉時被月牙型的馬蹄踩傷的。總之就是一塊疤痕。這個月牙的開口也有講究,京劇大師裘盛戎擅長演包公戲,據他說包拯額頭上的月牙“開口朝右是老包陽間審案,朝左則是包大人用游仙枕下陰曹審案的時刻。”當然這也只是戲劇舞臺上的表現。
實際上包拯額頭的月牙和他的黑臉一樣只是寄托了人們的一種愿望。以皓月當空來比喻“包青天”,希望為官者頭上都有這一彎月牙,都能像這彎月牙一樣清正皎潔。
網絡配圖
因此在包拯的形象里能夠感受到老百姓對于好官的期盼渴望,因此他們才這樣喜歡和愛戴包拯。經過民間改造后的包拯無論形象還是事跡都和歷史上真實的包拯相去甚遠。和宗教典籍里描述的教主一樣,都是被美化到極致的人物。但這也正是底層百姓最真實的聲音,希望為官者都像包拯,如他那樣一心為民。這也說明誰為老百姓辦事,不僅會被老百姓記住,也會被歷史記住而流芳百世。誰禍害老百姓,也會被歷史記住而遺臭萬年。
而包拯就是這樣流芳百世,堪為后世領導干部楷模之人。他的一生正如他唯一的一首詩《書端州郡齋壁》寫道的那樣:“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史冊有遺訓,毋貽來
- 上一篇:包拯的額頭真的有月亮嗎-包拯頭上為什么有一個月牙_1 [2024-05-12]
- 下一篇:包拯處理的案子-包拯所斷的案件-包拯處理的案子-包拯所斷的案件 [2024-05-12]